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皇长孙李象笔趣阁 > 第248章 小镇风采

第248章 小镇风采

 热门推荐:
    很多人以为,草原上的胡人天天都以羊肉食。</p>

    其实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p>

    哪怕是小部落的首领,也不见得有顿顿牛羊肉。</p>

    顶多就是这里的人吃牛羊肉的次数比中原王朝的百姓多而已。</p>

    那么他们日常到底吃什么呢?</p>

    其实也没有那么神奇。</p>

    一方面,奶制品肯定是最主要的吃食,要不然茶砖也不会在草原上的销量变得越来越好。</p>

    另外一方面,小米粥之类的东西,他们也是吃的。</p>

    特别是靠近中原王朝的草原,小米粥更是牧民们经常吃的东西。</p>

    至于青菜,自己种的就很少有了。</p>

    偶尔在草原上搞一点野生的沙葱之类的东西。</p>

    当然了,李承宗和李渊他们要吃,肯定是牛羊肉的。</p>

    特别是牛肉,在长安城,哪怕是贵为皇帝,都是很难有机会吃到牛肉的。</p>

    倒不是说整个大唐穷到帝王都吃不起牛肉。</p>

    而是牛在农耕国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p>

    一般情况下,耕牛都是不能随意宰杀的。</p>

    甚至随意宰杀耕牛是犯法的。</p>

    为了起到表率作用,哪怕是牛肉很美味,宫中也是非常少吃的。</p>

    “这些牛肉,腥味也是挺重的,跟之前太原郡王府出来的厨子做出来的相比,差远了啊。”</p>

    李渊现在的嘴巴也是被养刁了。</p>

    之前李承宗层出不穷的搞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李渊自然是第一时间就享受到了。</p>

    “卤牛肉,还是需要有一些香料,否则的话就缺少一点感觉。”</p>

    一直以来,李承宗都想着尽可能的让草原上的经济能够依赖大唐。</p>

    双方的贸易物资越多,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会月底。</p>

    愿意支持战争的人就会越少。</p>

    虽然这不是彻底解决草原问题的办法,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p>

    不管是羊毛还是牛羊,亦或是茶砖之类的东西,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p>

    现在看来,完全可以把香料这个东西加进去啊。</p>

    “香料这个玩意,不管是胡椒还是桂皮,都不是便宜的东西,这些牧民们怎么可能用得起。”</p>

    李渊对于香料的价格,显然还是比较了解的。</p>

    大唐人实在是太爱香料了。</p>

    不说食材使用的那些东西,就是一般的香囊上使用的香料,也是非常受欢迎。</p>

    大唐尚武,但是很多男子却是喜欢佩戴香囊。</p>

    “用不用得起是一个问题,有没有机会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p>

    这些牧民现在通过贸易,兜里面慢慢的有了一些钱财。</p>

    对于他们来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只要能够碰到合适的东西,他们还是很愿意花钱的。”</p>

    李承宗对于胡人的了解,显然是要比李渊要深的。</p>

    “但是我大唐的香料商家,只是在洛阳、长安等地方售卖香料,就已经非常舒服了。</p>

    他们并没有什么动力把香料运输到草原上售卖。</p>

    退一万步讲,草原上的香料需求如果真的很旺盛,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香料。</p>

    这个生意,是没有办法长久的做下去的。”</p>

    李渊的这个认知,显然还是很有道理的。</p>

    很多香料都是从南洋过来的,大唐本土不产,或者是产量很低。</p>

    所以大家都觉得没有大规模推广的意义。</p>

    不过李承宗不这么看。</p>

    “阿翁,香料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现在很贵,量很少,那是因为大家没有去寻找。</p>

    如今我大唐的商家出海热情高涨,南洋那边的香料很快就会大量的涌入。</p>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给香料找到更大的市场,那么香料的价格很快就会断崖式的下跌。</p>

    这对于吸引更多的人出海冒险,是没有好处的。”</p>

    李承宗不介意出海的商家挣大钱。</p>

    反正所有的钱财都是要缴纳赋税的。</p>

    最大的赢家,最终一定会是朝廷。</p>

    相反的,如果商人出海挣不到钱,这才是麻烦的。</p>

    无利不起早。</p>

    没有钱挣的情况下,大家出海的热情自然就不高了。</p>

    “大郎你既然如此有信心,那大胆的去做也是可以的。”</p>

    李渊倒不是要打击李承宗的热情。</p>

    只是按照正常思路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p>

    “陛下,那些胡人好像回来了。”</p>

    就在李承宗跟李渊说话的时候,小镇外面有了动静。</p>

    席君买立马就把情况给搞明白了。</p>

    “去打听一下,看看刚刚是什么情况。”</p>

    ……</p>

    “陛下,有六个马贼在小镇北面五六里处截杀了一个商队,不过被小镇的人给拦下来了。</p>

    最终马贼都被杀了,商队的人死了几个。</p>

    小镇出去救援的人,倒是非常幸运的一个都没有死伤。”</p>

    席君买的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p>

    很快就把情况打听清楚了。</p>

    “大郎,看来凉州城四周的胡人,已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突厥人、薛延陀人了。</p>

    要是教化的好,未尝不能为我大唐所用啊。”</p>

    李渊对于这个结果颇感意外。</p>

    没想到这帮胡人居然这么积极的维护秩序。</p>

    要知道,这种事情正常来说是官府应该做的。</p>

    那些马贼基本上都是胡人,算是跟他们同宗同族。</p>

    “消化吸收一批胡人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边疆地区的胡人比例还是要尽可能的降低。</p>

    孙儿准备到时候从边疆各地抽调一批胡人去到江南道和岭南道,那里种植水稻等庄稼,还是需要大量人手的。”</p>

    李承宗准备这一次回到长安城之后,就开始安排大规模的农场建设。</p>

    工业革命时期的各种种植园,完全可以搞起来。</p>

    大唐现在不确地,缺的是干活的人和把产出转化为钱财的能力。</p>

    “涉及到移民,问题会变得很复杂。”</p>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只要让大家主动地加入到移民的队伍,这个事情就不复杂了。”</p>

    “高句丽那边的人口挺多的,比草原上要多很多。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把高句丽人俘虏了,然后送到江南道各处,应该会比草原上那些胡人更好用。”</p>

    李渊突然提到高句丽,倒是让李承宗愣了一下。</p>

    看来杨广三征高句丽,给大唐留下了挺大的影响啊。</p>

    “阿翁,您放心!高句丽,孙儿迟早是要灭了他们,东北那么好的一片土地,肯定是需要纳入到我大唐管辖的。”</p>

    </p>

    唐朝是取代隋朝而成立的。</p>

    如果能够灭掉高句丽,显然是有着非常寻常的意义的。</p>

    这一点,李承宗自然能够意识到。</p>

    “高句丽不是一般的小国,倒也不用着急。”</p>

    李渊生怕李承宗操之过急,到时候让大唐也走了隋朝的后路。</p>

    那就不好了!</p>

    “最多五年,大唐四周的各个国家,都将不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