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皇长孙李象笔趣阁 > 第7章 你个败家子

第7章 你个败家子

 热门推荐:
    李渊的动作很快,李承宗的行动也不慢。

    三万贯钱,只是在东宫躺了不到三天,就给花光了。

    渭水边的几万亩荒地,如今人声鼎沸。

    李承宗让褚遂良出面,一口气招募了三千流民。

    由于这几年到处都还在打仗,长安城外的流民数量简直不要太多。

    别说工钱,只要能给口饭吃,就能招到足够的人手。

    当然了,招募了这么多人,肯定要多购买一些粮食才行。

    而为了让这块荒地能够尽早变成自己希望的模样,李承宗也是一刻都没闲着。

    “大郎,你还记得这里是你的家啊?”

    连续几天早出晚归,今天李承宗一回来就被郑观音堵住了。

    “阿娘,您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

    好几天不见,您好像更加漂亮了呢。”

    “少来!我问你,陛下让人搬过来的铜钱呢?怎么都不见了?”

    被自己儿子夸奖,郑观音还是很开心的。

    不过这个时代,不兴这么直接的表达。

    也就是说这话的是自己儿子,要不然绝对可以安他一个调戏太子妃的罪名。

    “花了。”

    “嗯?”郑观音一愣,然后声音不自觉的变高,“花了?”

    “是啊,都花了。”

    “三万贯啊,你全部花了,你个败家子,你花哪里去了?”

    郑观音觉得这个消息要是让李建成知道了,自己儿子的屁股就要开花了。

    真是让人不省心啊。

    “我招募了三千流民安置在耶耶赏赐给我的荒地那边。”

    “那顶多花个三千贯就够了,不需要三万贯啊。”

    “我从将作监要了几百个匠人,如今正在那荒地上指导流民修建房屋,修建作坊,修建围墙。

    然后还购买了大批的物资备用。”

    “那也不用三万贯吧?”

    “我还安排人购买了大量的马车,带着钱财去凉州和朔州购买东西。”

    “买什么?”

    “现在不能说。”

    “还有呢?”

    郑观音脸色铁青,觉得自己快要忍不住了。

    “我还……”

    眼看着情况不对,李承宗赶紧换了个话题,说:“阿耶回来了吗?我有事找他。”

    ……

    东宫之中,虽然天色已晚,不过李建成却还是在跟王珪、韦挺、魏征几个商量着事情。

    “见过世子!”

    原本正在热烈的讨论着什么的诸人,见到李承宗之后,立马都不说话了。

    “大郎,有什么事吗?”

    他们正在商量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的应对之策,李承宗闯进来,自然不好继续交谈。

    “阿耶,我前几天在宫里碰到二叔了。”

    “哦?”

    “阿耶,您把家令寺的人借给我用一个月,我能让二叔郁闷一把。”

    这个时候,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语出惊人的吸引注意,才有继续谈下去的机会。

    “世子,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兄友弟恭,是不是有谁在你耳边说了什么?”

    王珪觉得自己对李承宗还是颇为了解的。

    今天李承宗这个表现,他显然觉得不正常。

    “是啊,大郎,是不是谁在跟你说了什么?这几天我听说你在城外折腾了不少事情,阿耶都还没有找你询问呢。”

    李建成显然也不想在李承宗面前表现出自己畏惧李世民,想要对付李世民的意思。

    还好他没有具体去了解李承宗这几天干了什么,要不然现在估计就不是这个语气了。

    “秦王府十八学士的名声,这几天传的非常盛。

    其实要对付他们也简单,阿耶可以顺水推舟的向朝廷提议重用这些人才。

    把他们安置到岭南等地,可能会让人不服气。

    但是如果把他们提拔为凉州、陕州、甘州、肃州等地刺史,总不能说是不重视吧?”

    李承宗干脆利落的把自己的提议说了出来。

    这几年,秦王府太强,或者东宫太强,都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因为这会刺激双方进一步的走向极端。

    只有尽可能的维持平衡,才有他发挥的空间。

    很显然,现在是秦王府占据上风了。

    “太子殿下,世子的这个提议,我看行。”

    没怎么说话的魏征,突然发表意见支持李承宗。

    他是前几个月才进入到东宫,对李承宗的了解还不是那么深。

    眼下听了李承宗的话,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这大唐皇长孙,明显没有那么不堪嘛。

    “大郎,这个主意是你自己想的?”

    李建成有点惊讶的看着李承宗。

    这还是自己的那个不学而术,只想着练武的儿子吗?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阿耶您运筹帷幄,我这做儿子的自然也不能拖后腿呀。”

    该拍马屁的时候就要拍,反正八岁小孩的面子,不算面子。

    “太子殿下,微臣也觉得世子的这个提议不错。”

    韦挺虽然也觉得有点意外,不过却也赞同采纳李承宗的提议。

    很快的,这么一个应对之策,就以有点搞笑的方式定了下来。

    ……

    “玄龄,父皇一口气外放了五六名秦王府的属官去各州担任刺史,这可如何是好?”

    秦王府中,李世民发现自己刚刚高兴没有几天,就乐极生悲了。

    李渊外放秦王府官员,对于那些官员来说,着实算是升迁了。

    这就像是后世中央部委的一个司长,外放出去当市长,甚至是高官,这对个人来说肯定是好事。

    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大王,其余人都不足惜,只有杜如晦是王佐之才,大王欲经营四方,非如晦不可。”

    房玄龄作为千古一相,眼光自然不凡。

    已经四十二岁的他,看问题看的更加透彻。

    “幸亏有你提醒,要不然过几天杜如晦就要去陕州担任刺史了。

    这一次父皇的安排,我觉得是东宫在背后推动的。

    也不知道是谁使出了这么狠毒的招数。”

    以前跟东宫斗智斗勇的时候,李世民都是游刃有余。

    但是这一次却是觉得自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太子殿下毕竟是大唐储君,身边的谋士自然也不会少。

    不过也不需要担心,正因为大王身边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东宫才会视我们为最大对手。”

    房玄龄心中,其实还有一个想法,不过觉得时候没有到。

    所以只能简单的在那安慰李世民。

    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东宫,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压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