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长乐是我的

 热门推荐:
    “哎,问你个问题。”

    两人在前庭饮了一会茶,罗太岁突然开口说道。

    “说。”

    李丽质还没被人称呼过“哎”,感觉有点新鲜。

    “你可是陇西李氏的人?”罗太岁直截了当的问。

    这小丫头对国家大事这么上心,就算不太在意对方身份的他也觉察出一些端倪。

    李丽质目光转向罗太岁,缓缓点头道“算是吧。”

    接着又补充道“只是一个旁支而已,就算我们想以陇西李氏自居,真正的陇西李氏也不会认同的。”

    “这些名门望族眼高于顶。当今天子也是李姓,不还是被陇西李氏所排斥?”

    罗太岁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整天往他府上跑的小丫头竟然是大唐长乐公主,宽慰了她一句,然后又道“对了,你家也是做粮食生意的?”

    “没错。”李丽质没有否认。

    难怪了。

    粮食做空价格战损害的就是这些粮商的利益,怪不得她这么上心。

    “你是担心粮价下跌?”罗太岁咧嘴笑道“放心吧,朝廷不会想到我那个办法的。”

    毕竟历史上的粮食做空价格战几百年后才会出现。

    李丽质撇了撇小嘴。

    朝廷知道啦。

    户部已经着手布置,父皇现在正骑虎难下。

    “粮价高低无所谓,需要的话,我李家可以开仓放粮,最重要的还是不能让百姓挨饿。”以她的角度,的确是这样。

    罗太岁听得挑了个大拇指。

    良心商人!

    “此乃善举,朝廷应该多加鼓励,甚至可以安排一些奖励措施,例如对有利国利民之举的家族给予直通科举的机会,或者名望上的肯定……

    这样富人们行善既可以提升名望,也能获得实际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唐朝的科举十分严格,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的。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李丽质略作沉吟,“但对五姓七宗这样的名门望族似乎没什么吸引力。”

    “其实不然。”罗太岁摇摇大头道“五姓七宗可以不屑于科举,但却无法忽视名望。

    因为名望才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其实要论权力和财力,有谁能比得上当今天子?

    但即便是这样,当今天子也需要通过五姓七宗去治理地方。

    为何?

    因为五姓七宗在地方上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李丽质听得缓缓点头。

    正因为如此,朝廷大臣都乐于和他们结交,赠送他们财物,并以娶五姓女为荣,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罗太岁又接着道“而五姓七宗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祖上,想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提升名望。

    既然知道他们所求为何,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一点对他们进行支配。”

    “不妨详细说来听听。”李丽质对这个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简单来说就是操纵舆论。”

    罗太岁侃侃而谈“可以借着这次受灾的机会,先用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普通士族和富贾捐赠粮食。

    然后大肆宣传他们的善举。

    再引导民间的舆论,对五姓七宗施压,就说小家族都慷慨解囊,而名门望族却对百姓的疾苦无动于衷……诸如此类的话,越难听越好。

    五姓七宗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名望受损,一旦他们沉不住气,加入捐粮的行列,那就好办了。

    接下来就将重点放在五姓七宗之间的对比上,谁捐得多,谁捐的少,成为衡量他们家族名望高下的标准,由朝廷对他们进行排名。

    大唐第一世家是谁,第二世家是谁,第三世家是谁……

    如果不甘心落后于他人,就必须奋勇向前。

    总之,越是珍惜自己羽翼的人,越是容易被舆论所操控。

    只要善于操纵舆论,就能像操纵木偶一样,让他们做出你想要的动作。”

    后来李世民的确是想到了要重新修订世族名录,对一些名不符实的世家大族进行除名、贬斥。

    不过他只是将世族分成三六九等,手段还算温和,效果当然一般。

    罗太岁觉得还是直接排名为好,这样才能激发出竞争力。

    所谓二桃杀三士。

    一旦五姓七宗之间的关系从抱团取暖,相濡以沫变成相互竞争,那么还能维持内部的铁板一块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和利,谁能等闲视之?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李丽质当场就明白了。

    “继续说下去。”她催促着罗太岁。

    罗太岁连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继续说道“百家争鸣总好过一家独大。所以,应该提拔更多的士族,同时大力推广科举制度,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进而淡化五姓七宗的影响力。”

    “还有呢?”李丽质继续催促。

    “还有就是禁制近亲成婚,禁止收取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