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古来山古来稀是多少岁 > 第九十章 永世宁安

第九十章 永世宁安

 热门推荐:
    众人散后,营帐中便只余下沈宁安与萧何意。

    “关于攻城,你以为该如何?”沈宁安看着萧何意,似是笃定他能想出个办法来。

    “元帅见谅,属下仍未想出法子。”萧何意皱了皱眉,如实道。

    沈宁安只无所谓地摇了摇头,道:“无妨,你总会想出来的。”

    “元帅……为何这般信任我?”萧何意倒有些受宠若惊了。

    “你有这个能力。”沈宁安直视萧何意的双眸,肯定道。

    “属下定当竭尽所能。”

    既是沈宁安对他寄予了厚望,那萧何意又如何敢推辞?不论如何,亦不论他想出的策略是否令沈宁安满意,他都要为攻下这苍州城献上一计。

    “你觉得,咱们在这儿又要待上多少年头?”本是严肃的时刻,沈宁安却是突然感慨了起来。

    也不知何时起,他的两鬓已染上白霜,那如鹰般锐利的双眸,如今多了几分沧桑与疲乏。

    大半辈子,都耗在了军中。说不累,也是不可能的。

    说起来,这沈宁安虽刚刚过了花甲之年,又是手握兵权的大元帅,课膝下却是无儿无女,更从未听说过他娶过妻妾。唯有一匹白驹玉影伴着他走过这风风雨雨,历经生死。

    然正如逐渐走向衰老的沈宁安一般,那匹玉影亦是越发风烛残年了。

    萧何意对于沈宁安突如其来的感慨有微微的错愕,然很快他便随口答道:“许是要过个年罢。”

    “皇上给的时间,不过是三年。”沈宁安长长叹了口气。

    是啊,天子如今亦是年事已高,对于被占据了几十年的苍州及东南各州,他显得越发心急了。

    他不愿自己到了入土之时,仍是看不到半点希望,若真收不回故土,他如何瞑目,又如何同先祖交代?

    他实在不愿成为罪人,更不愿败得彻底。

    尽管谋反之人,是他的亲兄弟。

    “如此说来,三年时间便要拿下苍州。元帅可有了什么打算?”萧何意鼓起勇气冒昧的问了一句。

    “也许有罢,可我更想听你的回答。”沈宁安看着萧何意,眼里带着希冀与疼惜,无奈答道。

    如今而言,正儿八经能抗下这军中大旗的,真正计较起来,除却沈宁安,似是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来。

    而如今沈宁安年岁不小,在过些年,便是连骑马要费力不少,又如何有精力去行军打仗?故而寻找一个接班之人,似乎也是迫在眉睫之事。

    沈宁安物色了这么多的军中将士,称得上满意的,还是萧何意最多。

    然萧何意的身份,却是个大麻烦。

    可即便是这样,沈宁安也不想错失人才,加上对其父萧寒远枉死的惋惜之心,更是舍不得萧何意步入其后尘。

    不论如何,他会尽自个儿所能,保住萧何意。

    凡历史上缺乏武将的朝代,其面临的危难、以及结局显而易见。若一个国家军队不强,又谈何保家卫国?

    边境各处、外敌时常蠢蠢欲动,若军队强大,外敌忌惮,便也不会这般肆无忌惮,国家亦少了这岌岌可危的险事。

    故而边需要有这么一些人,以天下百姓安危为己任,用英勇之躯,抛头颅、洒热血,换得这一世的太平。

    沈宁安的一生都在为朝廷、为百姓效力,即使年老迟暮仍孑然一身,却也从无悔恨。于他记忆里,也曾有过春日的桃花绿叶,那一场风花雪月啊。

    这便够了。他这个人,从不奢求太多。

    不知是不是真的要老了,如今的沈宁安早已收敛了年轻时的锋芒,那种一眼便让人很难忽略的杀伐之气。

    粗糙的皮肤见证了他这些年来的风霜,眼角眉梢添了不少皱纹,面上的皮肉亦有些松垮起来,眼珠似乎浑浊了一些。可他的鼻梁仍是高挺,脊背亦是如此,永远坚挺着,似乎谁也不曾将他打倒。

    萧何意似是明白了沈宁安在他身上寄予了什么,亦看得出沈宁安有意在培养他、提携于他。

    “元帅放心,五日内,如苏定会给您答复。”不知为何,此时的萧何意竟是这般肯定地应下。

    “好。”

    ————分割线————

    下面是虚假更新,等码够字数就补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其实我发现虚假更新还能防止盗版小说的,哈哈哈哈。

    虽然说盗版小说肯定也没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