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功冥公子全文免费阅读 > 第134章 先生计将安出?

第134章 先生计将安出?

 热门推荐:
    话分两说。

    小人物陈功在欢庆他的小生活,不敢说甜蜜,但至少踏实。

    而朱元璋此时心急火燎,召集了文武大臣,正在大帐里焦虑不安地来回踱步。

    他在等一个人。

    事实证明,刘伯温确实与众不同,因为帐中的这些高人,他们的所谓计谋,已经让朱元璋丧失了信心。

    “陈友谅的舰队天下无敌,纵使韩信复生,也无法阻挡啊!”

    “是啊,倒不如与他和谈,献出几个城池,也好保存我们的实力。”

    “不如放弃应天,退守紫金山……”

    文臣武将似乎已经下破了胆,朱元璋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快传刘伯温!”

    朱元璋已经忍无可忍了,侍卫快马加鞭赶到了孔庙。

    刘伯温早已收拾停当,正在门口等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当中。

    “有请刘先生!”

    侍卫调转马头,刘伯温也迅速骑上另一匹战马,火速向大帅府而去。

    大帐中,众人还在激烈争论,朱元璋早已没了兴趣,眼睛一直朝帐外注视着。

    终于盼到了大救星,朱元璋立刻和刘伯温进入了密事……

    “先生计将安出?”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

    “先将主张投降和退守的人杀掉,才能破敌!”

    刘伯温直截了当说道。

    “元璋也不同意退守,更不会投降,此事先不急,请先生讲讲如何退敌吧!”

    朱元璋依然在直奔主题。

    “陈友谅只用了三天便攻下了太平,究其原因,还是他的水军强于我们,与陈友谅交战,不能水战,而要陆战!”

    朱元璋点点头。

    “只要我们设法将其引到陆地上来,提前布置好俘兵,便可一举击溃敌军!”

    刘伯温胸有成竹道。

    “先生与元璋不谋而合了!”

    朱元璋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但如何实施诱敌上岸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行。

    朱元璋向刘伯温投去了期待的眼神。

    “听说大帅军中有个叫康茂才的人,他与陈友谅旧时交好,可以让其给陈友谅写信,我们来个里应外合。”

    朱元璋闻言甚喜,紧接着又皱了一下眉头。

    “此计好是好,但陈友谅生性多疑,未必会相信康茂才。”

    “大帅,伯温早给康茂才准备好了‘鱼饵’,不会让其空手去诱陈友谅这条大鱼的。”

    刘伯温淡淡一笑,继续说道

    “陈友谅要向进攻应天,必从长江水道而来,那三叉江上的江东桥,是首当其冲的障碍,陈友谅不会不知道。”

    “让康茂才在信中言明,他已经挪开了江东桥,为其铺平了进入秦淮河,直抵应天城墙之下的道路,陈友谅定然会大喜过望!”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立刻舒展开来,刘伯温果然有大智谋。

    “陈友谅一向急功近利,而且自恃有强大的水军,现在正是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的时候,这样的人,往往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很有道理,一个人在急剧膨胀的时候,就会一叶障目,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了。

    “好,就按先生的计谋行事!”

    “大帅,我们要在江东桥下埋伏重兵,一定要打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不能让他的水军继续前进,只有逼退其水军,让其上岸防御,我们才能实现真正在陆地上,彻底打败他的计划!”

    刘伯温的谋略首尾兼顾,将这次的战略考虑的非常细致周到了。

    二人终于走出了密事,大帐内的文武还在叽叽喳喳,一看到大帅,立刻闭上了嘴巴。

    朱元璋将刘伯温的战略决策交给了李善长,意在让他安排执行。

    “大帅,我们拒敌都尚恐不及,为何还要诱其前来进攻啊?”

    李善长非常害怕,此举倘若有个闪失,陈友谅岂不兵临城下了吗?

    刘伯温冷笑一声,对李善长的担忧嗤之以鼻。

    其他文武见状,不敢再妄议,既然大帅已经决定了,坚决执行就是。

    康茂才已经出马了,他派手下亲自将信件,送到了陈友谅的手中。

    陈友谅阅完信后,两眼在放光。

    “康老先生身在何处?”

    “在守江东桥!”

    “什么桥?”

    “木桥!”

    陈友谅与信使一问一答道。

    “好,回去告诉康老先生,陈友谅必到,到时我以呼叫‘老康’为信号!”

    信使返回禀告,朱元璋闻言大喜。

    但刘伯温提醒他道

    “大帅不可轻敌,此番攻击陈友谅,并不是打退他就罢了,而是要一举歼灭他,至少也要挫伤他的元气!”

    越是充满智慧的人,越会沉重冷静,会把胜利的微笑留在最后。

    朱元璋点头称是,抓紧开始部署。

    让康茂才带领一支精锐的水师埋伏在桥下,再派常遇春带领三万人去龙湾,准备伏击登录的陈友谅。

    最后让徐达在应天的南城外作为机动力量,而水军则撤到长江下游,伏击撤退的陈友谅水军。

    此举可谓在水陆两个战场,都做了精心的谋划和准备。

    朱元璋则驻扎在城西北的卢龙山,这里地势较高,可以俯瞰长江和整个战区,算是最高指挥部的所在地。

    一切似乎安排的天衣无缝了,但刘伯温还是不满意。

    “大帅,康茂才诱敌,只是虚招,万一陈友谅的水军攻破了江东桥,就会抵达应天城下啊!”

    朱元璋一愣,这好像也是个问题。

    “多亏先生提醒,元璋竟然一时疏忽了,你看派谁去监工合适呢?”

    刘伯温微微一笑。

    “让李善长日夜赶工,须将木桥撤掉,换成坚固的石桥,这样可以多几分抵御陈友谅的把握。”

    李善长闻言,心里很不痛快,这个刘伯温好像放不过自己,有点刁难我李善长的意思。

    但他不敢表示异议,只好按照大帅的吩咐,抓紧组织人力物力,连夜赶到江东桥下。

    一夜之间要建一座坚固的石桥,亏你刘伯温想的出来!

    心里再不情愿,李善长也不敢违抗军令,他知道朱元璋向来军纪严明,尤其遇到这种重大战役的时刻,一点不得马虎大意。

    否则,他李善长的脑袋,同样会被朱元璋给咔嚓了,大帅干这事从不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