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玄幻我原来是绝世高人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姬晓懵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姬晓懵了

 热门推荐:
    古圣贤石林中。

    漫天的石碑都已悬浮而起,好无数名篇好像在迎接那浩瀚的文气长河。

    羊肠小道的尽头,那文宫前的大鼎上,三炷香原本如风中残烛般,一副即将熄灭的样子。

    但那无比浩瀚的长河倒灌下来。

    大鼎仿佛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贪婪的将文气吸入其中,随即香烛的表面亮起道道金纹,顺着即将熄灭的香头攀扶而上,渐渐化为实质。

    不过几息,香烛暴涨九寸。

    四季古道,现在已然不能再叫四季古道了,其上多了亭台楼阁,浮云灵泉,宛如仙家胜景般。

    香火鼎盛后,大殿中走出来一个儒生。

    此人长相说不上俊秀,身上的素袍已然浆洗的发白,头发用根荆木插着,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干净。

    他的眼睛很澄净,又有灵光乍现。

    若有所思的看了眼远处,他迈步顺着羊肠小道走下去。

    “此诗当为我师。”

    声音好似顺着风儿飘过。

    小破庙里。

    “啪嗒——”

    曹土也没吃完的半个梨子落在地上。

    他的呼吸一阵困难,因为李宣这篇诗还未写完。

    “草率了。”

    曹土也喃喃自语。

    这特么谁想得到,让这小子用镇国诗将石碑填满,还真填啊?

    填就算了,到头来石碑不够他写的

    这还是个人?

    就尼玛离谱。

    “曹爷爷,先生快写完了”

    苏泠音低声提醒道。

    “嗯”

    曹天点点头,从外面又牵引了两片石碑回来,信手便将上面的镇国诗抹去,放在李宣旁边。

    可怜这两首诗词,只是因为李宣未完成的篇章,便被祭天了

    刚来的石碑,很快又被写上了新的诗文。

    “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

    他的越快,头顶上被拱卫的文曲星光芒便越发耀眼,几乎成了一片氤氲的星雾。

    “此诗,非镇国。”

    曹天眼中闪动着泪光。

    他感慨道“以诗文光耀万古,从此天下文人头顶,将悬起一条璀璨的煌煌华章。

    此诗,传千古。”

    这首诗,不但超越了四季古道,甚至将其带到了新的高度。

    他看向李宣的目光,已经不是看作后辈了。

    而是真正的平等对待。

    没有半点文气之人,如何能写得出这种诗篇?

    凡人能对天界之景如数家珍?

    这其中分明写的是一个天界老怪下凡,在人间历经红尘的故事,甚至还藏着某些谋划布局。

    文曲星投影都被弄来了

    曹天眼角落下一滴老泪,其中不知包含了多少辛酸,激动。

    悠悠苍天,仍有故人记得当年之事,当年之人,这如何不是一件令人激动感慨的事情。

    “土也,你之前说什么来着?”

    曹天突然回过头,轻咳一声道“愚蠢的弟弟,你好像说要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

    “有这回事吗?”

    曹土也身形僵硬了一瞬,然后便义正言辞的装失忆,“你年纪大了,记错了吧?”

    他回过头,刚好看见曹天“黑着脸”。

    “噗!”

    曹土也喷了一口茶水出来,老脸因为憋笑而变得涨红。

    “怎么了?”

    “无事,无事”

    此时,小庙门前传来脚步。

    两老大爷停了争闹,齐齐看过去。

    “好久不见。”

    门扉之前,素袍儒生笑着打招呼,道“这么多年了,你们俩还是老样子。”

    说着,他将目光看向在那奋笔疾书,身形肆意的李宣。

    儒生眼中感慨不已,静静的拱手等候。

    此时,天上的星光已然繁盛到了极致,像是物极必反似的收缩了起来,有某种力量将其禁锢住,生生扯回去。

    但文曲星好像不甘消散,忽的其中有一处地方凸起,如同大蛋生小蛋“吐”出一团星辉。

    那点星辉收缩成萤火虫大小。围着李宣头顶飞了几圈,迅速的躲入他身体中不见了。

    一切归于平静。

    曹天负手长叹。

    终究还是不到时候,但这一丝转机已经出现了,便是面前这个年轻人。

    三圣聚首,无须多言,眼中闪过的道道玄机,已经将一切信息交换完毕。

    这青年人,恐怕来历大得恐怖,比他们的存在还要更加久远,也许当年也依稀能见其手笔,甚至是可以横跨时间长河的存在。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这位写诗,也并非单纯的写诗而已,而是自报家门,表明身份。

    现在的天地,确实有九十六圣,但

    不是他们。

    那些圣人得位不正,只是空有头衔,却实为窃大道之贼。

    那次劫数,文曲星被囚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其中陨落的圣人,死去的仙神不计其数,称得上是天地大劫。

    甚至连绝地天通,都是那时留下的遗患。

    此言便是告诉他们,那场大劫,这位依然记在心中。

    三位儒道圣贤的意念,看着李宣的背影由衷敬佩。

    他们选择隐遁,万年时光也不曾磨灭的意志还留在古圣贤石林,这何尝不是意难平?

    现今,文曲星虽未彻底解放,却也因为这首诗逃脱了几分灵韵,被先生尽数收走,由此可见这位正在为振兴儒道做准备。

    此等布局,定是改天换地!

    李宣写完了。

    回过头愣了下,随后洒脱的笑道“这便是你们说的穷酸书生?还真来了啊。”

    “在下唐含锦,拜见半师。”

    素袍儒生心悦诚服的朝着李宣作揖。

    他说完此话,整片古圣贤石林好像被清风吹拂,承认了李宣的身份。

    圣贤之师!

    苏泠音长着小嘴,大脑有点宕机。

    原来,先生不是古圣贤的朋友,而是师父

    她眼中冒出晕乎乎的小星星,整个人头重脚轻。

    面前这几个平平无奇的老头,儒生,称得上是燕国的老祖宗,那老祖宗的师父,岂不是

    “几篇诗文而已,没想到真的能将你唤出来。”

    李宣来到桌前坐下,疑惑的看了素袍儒生几眼,道“不过你终究是来了,那便好。”

    嗯儒修手段都这么神奇的吗?

    说写完诗出现,嗖的一下就出来了?

    不行,我一定得修儒。

    他倒是没有拒绝这个被尊为半师,毕竟这些诗词可都是千古绝句,一下子送出去八首,人家恭敬点怎么了。

    话说诗词对于儒修还是很有意义的,不如隐晦的提一下。

    “老唐,看过这些诗词,你的儒道是否有所精进?”

    李宣笑着问道。

    一语双关,点出这些诗是自己写的,同时还问了对方的儒道修为。

    我还他娘真是个天才。

    “半师之诗,其中真意,含锦都知晓了。”

    唐含锦认真的起身,拱手道“先生一诗,将我之道路拓宽三成,甚至指明了今后的方向,在下受用终生。”

    “那就好。”

    李宣点点头。

    搞定。

    这穷酸书生唐含锦是个知恩图报之辈,那后面就好说了,可以向他问问开启文宫的事情。

    不过现在开口,颇有点挟恩图报的意思。

    “你来的正好。”

    李宣沉吟片刻,便道“正好俩老大爷也在,咱们不如来玩个游戏如何?我叫你来本来也是为了这个。”

    “游戏?”

    唐含锦愕然。

    曹氏两兄弟面面相觑。

    随即三人满脸肃然的答应了。

    这位的游戏,那能是普通游戏吗?要真真如此作想,那就太肤浅了。

    以天地为棋盘,信手落子的大能,这游戏恐怕蕴含深意。

    “这个游戏,叫做麻将。”

    李宣高深莫测的笑了笑。

    俗话说的好,没有一圈麻将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两圈。

    “麻将?”

    唐含锦愣了下。

    骑着白马的姬晓踏上了四季古路。

    马蹄哒哒哒,他心情无比的明快。

    啊,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父亲真是算无遗策,知道那王室的老古董,古圣贤石林没那么容易进来,那篇《儒志论摘抄》,我还以为是让我背下来参考时用,没想到居然有此奇效。

    今后,要好好听父亲的话。

    回去再让父亲向王室提亲如何,以我写出镇国诗的功劳,燕王也不好拒绝吧?

    姬晓踏上了四季古路,便警惕的停了下来。

    突感胸口有阵阵温热。

    掏出一看,是那枚装在食盒中的石刻。

    石刻悬在空中,遥指东方。

    “这是在为我指路?”

    姬晓大喜,赶紧策马穿过树林。

    中途,他遇到了不少危险,都是诗文异相所化,但统统被那石刻的光晕挡了下来。

    那其中淡灰色的文气,牢不可破。

    “父亲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如此的又远见,看来我此生都难领悟了。”

    姬晓高兴的同时,又不禁感慨。

    他从来都不知道姬朗在想什么。

    父亲是一个心思深沉如海的谋者,也是最冷静的棋手。

    不多时,前面出现了一座小庙。

    里面好像还有人交谈。

    “能隐居在古圣贤石林中的大能?!”

    姬晓喜上眉梢。

    若是得到这其中存在的指点,哪怕只是三言两语,也足矣让他受用终身。

    自然,他看到了门前的字。

    “刻著作能留其上者,可入庙。”

    这是就是古圣贤石林篆刻镇国诗的地方吧。

    姬晓知道,如果不是石刻指路,他根本找不到位置。

    于是,他顺理成章的拿起石刻,写下了早已烂熟于心的《侠客行》。

    石碑突然飘飞起来,滴溜溜旋转着归入庙中。

    庙门打开。

    一张石桌前。

    坐着五个人。

    一个俊朗青年正拿着一块块用来写镇国诗的石碑,打磨成半指大小,在上面刻了只漂亮的鸡。

    然后滔滔不绝的讲着某种游戏规则。

    苏泠音拿着小本本,在旁边记。

    两个老头,一个儒生,满脸认真的在那听,好像在聆听大道。

    姬晓顿时懵了。

    什么情况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