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工程兵txt > 第三百六十七章 矿

第三百六十七章 矿

 热门推荐:
    冒顿单于花重金从中原请采矿工匠没什么问题。

    毕竟此时中原与匈奴之间的长城还没连成一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缺口……蒙恬收复河套之后修筑的长城是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将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全长约有三千余里。

    这三千余里没有长城的边界是不可能封死的,也没有那么多兵力能封死。

    于是匈奴可以很轻松的派人南下寻找矿工。

    矿工这边也就是给的钱多钱少的问题。

    冒顿也从奴隶那听说一些秦律,知道秦国有连坐制度,于是更偏向于找那种孤身一人没有家室的工匠。

    这倒不是说冒顿菩萨心肠担心工匠逃入匈奴后其家人遭连坐。

    而是冒顿知道,只有这种工匠才更容易说服也能安心长期呆在匈奴。

    更容易说服,是因为没有家人被连坐于是就没有顾虑。

    能安心长期呆在匈奴,是因为在中原无依无靠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冒顿单于甚至还可以给他安排个家室助他成家立业……

    同时秦时战乱时代像这种无依无靠的工匠还不在少数,于是冒顿很容易就寻到几个。

    问题在于在草原探矿并非易事。

    正如之前所言,古时探矿通常是在有山的地方探天然矿,草原一片平坦,要探矿就得掘地三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来想去,冒顿只能冒险让其到阴山、阳山处探矿。

    此时沈兵所收复的河套地区是在阴山、阳山的南面,匈奴就在阴山、阳山的北面,可以说是以其为界各占一半。

    结果还真让冒顿寻到了硝石和硫磺……阴山山脉和阳山山脉各有约两千里长,平均海拔两千米且矿产资源。

    在这么长的山脉和山区里能找到硝石和硫磺并不奇怪。

    这让冒顿喜出望外,马上组织奴隶采矿,并让秦人工匠按配方建起火药作坊。

    然而高兴是高兴的,冒顿在回到帐蓬后依旧是长吁短叹心神不宁。

    左贤王稽粥不由奇道

    “单于,我们已经得到了火药的配方。”

    “现在又找到了火药所需要的矿,马上就可以制出‘震天雷’,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冒顿单于摇头道

    “你知道秦军为什么不越过狼口北上进攻我们吗?”

    (注狼口指的是阴山与阳山之间的缺口,因其形似狼张开的上下腭,于是中间的缺口被匈奴称为狼口)

    稽粥想也不想就回答

    “因为狼口险要,秦军无法通过!”

    狼口也的确险要。

    尤其阴山有个特点,就是北缓南陡。

    也就是阴山靠近匈奴的一面是比较平缓的,慢慢倾向蒙古高原。

    而靠近河套也就是中原的一面十恰好陡峭,一千多米的海拔直降到河套平原,就像被一刀切断似的形成无数悬崖。

    在这样的地形上,北面几乎无法立人,秦军也无法跨越。

    但若秦军要自“狼口”进入蒙古高原,就要一路穿过由阴山、阳山形成的山谷。

    两侧平缓的山坡就为匈奴包围、夹击秦军了绝佳的地理优势。

    但冒顿摇了摇头,说道

    “你以为有强弩、三弓床弩,以及‘震天雷’的秦军会因为狼口而不敢北上?”

    冒顿这话说的也对。

    虽说匈奴在高处弓箭可以射得更远,但秦军却大量装备强弩,且这强弩的射程几乎是匈奴弓箭的两倍。

    这么一来,匈奴就算占有地利,但依旧是匈奴能打到秦军,秦军也能打到匈奴。

    再加上秦军还有三弓床弩可以发射“霹雳火球”……这狼口还真挡不住秦军。

    稽粥不由奇道

    “单于,那秦军为什么不过狼口北上?”

    冒顿若有所思的回答

    “是因为我们的速度。”

    “因为我们可以随时撤走。”

    “因为我们可以到任何一个他们找不到也追不到的地方。”

    “然后再突然集中兵力袭击他们的薄弱处!”

    应该说冒顿单于分析得很对。

    骑兵在草原就有这好处,这里注定是骑兵的天下。

    骑兵在这里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如此空旷的草原想要逃到一个地方很容易,只要有水有草可以喂马就可以了。

    如果匈奴缺食物,就算喝马奶也可以凑和几天。

    但是,想在这么大的草原找到一支部队那就无异于大海捞针。

    于是从一开始,匈奴和秦军在战术难度上就严重失衡……前者逃,后者找。

    逃可以随便逃,找却累死也找不到。

    而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匈奴,却可以派出游骑侦察判断秦军的补给线,然后绕到其后方集中兵力进攻。

    在草原上,这种战术几乎可以说是无解。

    稽粥不解的问

    “既然如此,那单于又为什么担忧呢?”

    冒顿单于走了几步望向帐蓬外的火药作坊和远处的矿洞,说道

    “如果我们要保存这些矿生产火药的话,就不再有这些战术优势了!”

    稽粥这才“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骑兵可以走,帐蓬可以拆,但矿洞和火药作坊却无法带走。

    顶多,匈奴就是带走一些制好的成品“震天雷”。

    但是在此之后呢?

    秦军很快就会占领这些矿洞和作坊。

    以秦军的个性,或许就会在这里建一座城寨长期驻守。

    又或者干脆把矿洞炸塌。

    如果匈奴修复矿洞恢复生产,秦军就再来炸一次。

    除非……

    匈奴守住这里。

    但这么做却正合秦军的心意,秦军正愁找不到匈奴主力。

    所以……

    冒顿摇了摇头,道

    “这并非长久之计。”

    “我们不能让秦军知道这些。”

    “否则,矿洞将不保。”

    冒顿想的没错,匈奴的确守不住这些矿洞,他们从来都不是擅守的一方。

    但同时冒顿又想错了。

    沈兵这边刚刚发现火药配方被盗,又哪会想不到矿的问题。

    而要找矿其实很简单,必然在阴山一线。

    于是沈兵就派出探子前往阴山以北侦察……

    侦察方式就是让会说匈奴语言的牧民做探子,反正匈奴没有户籍,是牧民会说其语言就无法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