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工程兵txt >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王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王

 热门推荐:
    楚王一降,寿春也就守不住了。

    其实寿春原本就守不住……

    因为担心寿春过早被秦军攻破,所以楚王负刍的突围计划就只有楚王及都城护卫军知道。

    确切的说,就连都城护卫军也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听从张崎的命令说是要反攻云云,真正知道楚王负刍要出城的只有张崎层级的人物。

    也就是说,守在寿春的楚兵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他们以为楚王还在城内而自己是在保卫楚王负刍的安全。

    直到楚王被秦军与一众妃嫔、大臣被秦军押着到城下来劝降,他们才愕然醒悟……

    这特么的是被楚王负刍给卖了啊,这边让兵士在寿春死守,另一边楚王就带着女人财物逃走。

    意识到这一点,寿春当然就无法再守。

    守了还有什么意义?

    为谁而守为谁而战?

    再守下去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当晚守兵就将城门大开迎秦军进城。

    这一来秦军就赚大发了……

    其它的不说,城内五万守军尽数投降,就算当作苦役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还有一路从淮北南迁的楚国百姓,有许多集中在寿春而且大多是青壮。

    另外,那仓库里到处都是粮草、装备还有炼铁、制箭、制装备等作坊及工匠……寿春是楚国都城,且楚王负刍原本打算据此城坚守数年,所以成套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杨端和及沈兵进城后听完降将的介绍和清点后都惊呆了,这物资和规模一点都不比秦国都城咸阳小。

    事实上寿春原本就拥有比咸阳更大的规模。

    正如之前所言,楚国的疆域相当长一段时期都是战国中最大且人口最多的。

    所以才说六国中最难对付的就是赵国和楚国。

    赵国是军事强,名将辈出战力剽悍,便是在长平被坑杀数十万实力严重受损之后仍能正面一次又一次击败来犯的秦军。

    楚国则是综合实力强,有粮有兵有装备,且地处南方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问题是楚国自己不争气,国内多方势力未能整合不够团结,否则是秦灭楚还是楚灭秦还属未知之数。

    另一方面,寿春之战又以极为缓和的情况结束……楚王负刍被俘寿春投降,前后围城不过十余日,连激烈的攻城战都没有。

    相形之下,当初攻占邯郸及大梁时收获的战利品则要寒酸多了……赵国邯郸是在连年灾情的情况下被强攻拿下,大梁则是用水淹,秦军占领的只是一片废墟,其中赵国还有许多百姓甚至需要秦军用粮食养活。

    寿春,则是所有的准备全都完好无损几乎原封不动的转交到秦军手中,只需要重新把百姓编个户籍再分配人手管理马上就可以重新运作。

    这一来就把杨端和给乐坏了,他笑得嘴都合不拢,直抚着银须感叹

    “老夫征战数十载,经历大小上百战,却从未有如此战果。”

    “多亏副将神机妙算哪,你这着智擒楚王,却不知挽救了多少性命!”

    杨端和这说的是。

    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谁都以为寿春一战是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秦军攻城是不可能的。

    像寿春这样三面环水的且城高墙厚的都城极难强攻,且通常攻城战要三倍的兵力才算相平。

    而秦军只有十万,城内楚军却有八万。

    秦军急于攻城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且可预见的是,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秦军都无力攻城。

    因为楚国不只是有寿春一座城,另外还有几大家族及项燕在外虎视眈眈。

    于是秦军只能这么围着,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没围上几年那都对不起寿春这个都城。

    于是,这几年内必然会出现无数惨状,比如秦楚两军的厮杀,再比如城内百姓因物资紧缺饿死、冻死……

    如今所有这些都因楚王负刍被擒而略过了。

    沈兵则笑了笑回答

    “属下以为这更应感谢楚王,若不是他出城来降,我沈兵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计可施。”

    杨端和不由大笑

    “如此说来,我等还欠那楚王一个人情。”

    “老夫往后还要对他客气些。”

    沈兵当然知道杨端和所谓的“客气”是什么意思……不用想,秦军会把楚王用处榨到只剩渣。

    比如可以逼楚王负刍下昭书让淮北还未下的城邑降秦。

    再比如让楚国各大族俯首称臣……当然,各族肯定不答应。

    但他们不答应的结果就是变成了反贼,于是就名不正言不顺,秦军反而成了征讨它们的王师。

    不过项燕那边当然也会想到这一点,所以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宣布负刍已降,立昌平君为新王……

    接下来,就看昌平君怎么选择了。

    项燕果然就是这么做的。

    他甚至都没等大军回洞庭,在半路上就对昌平君说道

    “君上,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今负刍已降楚国无主,君上乃国之圣贤又为负刍之兄,此刻正是称王救楚于危难之时。望君上勿要推辞!”

    昌平君心下那是一百分的愿意,但嘴上却还是要推辞几下,大义凛然的说要带兵将负刍救出云云。

    最后在项燕等一众将领的力劝之下才勉为其难称王……

    称王时都有这一套,大家都心照不宣配合着表演一番,然后就简单的举行一个仪式就算完了。

    接着项燕马上就派出快马去通知楚国各个城邑……包括昭、屈、景等贵族在内。

    虽然是否通知这些贵族似乎无所谓,因为在楚王负刍时他们就各自为战,此时新王登位他们又岂会轻易臣服?

    不过从抗秦的角度来说又十分重要。

    因为若是贵族们只认负刍而不认昌平君的话,那么这楚国就算是亡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四分五裂各贵族自成一家。

    但若还认昌平君为王,那楚国至少在面上还在,有朝一日项燕还有可能组织起这些贵族一同抗秦发起反攻。

    所以项燕不只是派出信使去通知他们,更是派出使者去向各贵族痛陈厉害希望他们能承认昌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