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工程兵txt > 第二百零二章 陈城

第二百零二章 陈城

 热门推荐:
    此时的杨端和心下却有些不解

    沈兵这厮既然明知楚军要弃守陈城,为何当初又要建议借安陵城?

    然后再往深处一想

    哎哟不好……莫不是自己着了沈兵的道了?

    沈兵明知大王无法借得安陵是以才以此拖延时间?

    这厮连环计用得可以啊,连老夫都蒙在鼓里!

    想着杨端和瞥了沈兵一眼却不敢声张。

    原因很简单,这建议虽然是沈兵给的但却是杨端和上报给大王的。

    这要是说破了传到大王耳朵里……他杨端和是说什么都摆脱不了干系。

    于是杨端和便轻抚胡须煞有其事的添了一句

    “此言有理。”

    “若楚国没有撤兵,安陵城是最佳。”

    “此时既已撤兵打算弃城,那么陈城便是最佳。”

    沈兵一听这话就有些无语了

    这话就不能埋肚里吗?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不是太明显了点?

    好在蒙武没有听出什么来,他眼睛依旧死盯着地图,说道

    “若是那楚兵暗地撤军,那我军是不是得……”

    沈兵和杨端和不由愣了。

    蒙武来大梁后一句对的话都没有,这话却是说到点子上了……秦军不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楚军撤军再收缩防线做好防御,到时要攻就麻烦了。

    于是秦军不得不提前发动攻势。

    全军做了三天的准备,杨端和紧急向嬴政发去攻楚方略,得到同意后又从邯郸紧急发了一批粮草过来,秦军这才开拔。

    大军分成三批朝陈城进发,蒙武领十万秦军沿着汴河东岸,沈兵领七万大军沿汴河西岸南下,杨端和领十万秦军在后方策应。

    之所以将蒙武的十万秦军安排在东岸,是因为东岸是曹州与陈城夹击的危险地带,自然要蒙武率领正规秦军负责。

    而西岸往南甚至有段地区是在韩国境内,显然比东岸更安全,于是就由沈兵率领的降兵部队负责。

    沈兵感觉杨端和这么安排还有一个原因

    杨端和不是很相信魏降兵。

    否则,古人作战十分忌讳出师未捷,第一场仗就算不用精锐也应是有战斗经验的部队。

    可大梁军却是新组建的无一着甲的降兵。

    杨端和这么安排,是担心将大梁军摆在大梁……这要是作乱大梁没了,整个攻楚方略就都完了,秦军马上就陷于敌军的包围之中。

    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沈兵却觉得这做法没问题,因为风险太大,何况派大梁军出城作战也没什么不对。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驻守陈城的项梁那。

    这项梁是项燕的第三子,他自小就跟随项燕行军作战熟读兵书,此时已是项燕置下将军可以独挡一面。

    项梁一听秦军十余万大军南下攻陈就皱起了眉头。

    部将在一旁说道

    “将军,上将军曾令我等,一旦秦军进攻便放弃陈城后撤。”

    “如今是否该……”

    项燕举手打断了部将的话,他考虑了一番后就说道

    “秦军比上将军预想的更早出兵。”

    “曹州兵士才刚撤出不久,我等若是此时撤军,只怕不等曹州兵撤回秦军便已攻至汝阴了。”

    汝阴是距寿春百里的一座交通重镇,其与城父两城借汝水形成一条防线成为寿春的一道屏障。

    项燕收缩防线的计划就是在这一带挡住秦军。

    不过当然,如果楚军还没赶到而秦军就已兵临城下,这道防线当然不复存在。

    部将忙问

    “那该如何是好?”

    项梁没回答,他只是对探子下令道

    “再探,探得两支秦军分别为何人所领,都是什么兵,有多少人!”

    探子领命而去。

    要探得这些消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它必须得近身甚至要混进秦军部队才能探到。

    于是直到第二天项梁才得到消息

    “将军,东岸为蒙武所领的十万秦军。”

    “西岸为沈兵所领的七万大梁军。”

    项梁闻言不由一愣

    “沈兵?可是水淹我大军的沈兵?”

    探子回答

    “正是此人。”

    “据闻是因其练黑甲军击败我水军立功,于是又让他练了七万大梁军。”

    项梁只恨得咬牙切齿,顿了下又问

    “这么说,那七万大梁军便是魏国降兵?”

    探子回答

    “正是魏国降兵,因其没有爵位是以全军无一甲士。”

    项梁闻言不由大喜

    “此乃天助我也。”

    “秦军竟会以数万不着甲的魏国降兵来攻……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部将有些担忧的说道

    “将军,此间是否有诈?”

    “何况东岸还有十万秦军策应。”

    “据说那领军的蒙武乃秦将蒙骜之子,我等应小心应对。”

    项梁看了会儿地图,就回答道

    “勿需担忧。”

    “我等可以派出小队在东岸骚扰阻滞蒙武军。”

    “待沈兵军前行后……我军便可战而胜之!”

    “若沈兵一军战败,则蒙武军便是孤掌难鸣。”

    “这不仅可挫败秦军锐气,还可为我主力争取回防时间。”

    部将纷纷点头称是。

    这的确是个好计。

    秦军自汴水分东西两岸同时进攻就是为了掌控水路并互相增援。

    而项梁却有意阻一边放一边,于是不知不觉的沈兵这一边就会因为行军顺利而孤军深入,那时就是项梁反攻的时候了。

    沈兵承认他根本就没感觉到这是项梁正针对他设下陷阱。

    不过沈兵也没往陷阱里跳……

    因为东岸行军作战更复杂是之前就料到的,东西岸两军行军进程不一致也是早就知道的。

    于是几人一早就有约定不管哪边行军速度快了,就停下拆除汴水的拦河防御。

    这拦河防御还真是数不胜数,尤其是那水里的木桩,一根根都跟水下森林似的。

    拆这些木桩倒是不麻烦,只需用麻绳将其绑牢,然后岸上用马匹一拖……一根根木桩就被拔了起来。

    只是其数量极多,于是也十分耗时。

    沈兵的队伍一边拔一边行军,却与蒙武军的速度相差不多。

    若是木桩拔完了,兵力及粮食就都可以由河道顺流运来,等一路拔到陈城城下,这陈城要面临的就不是十七万秦军而是二十七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