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爸爸是穿越者txt下载 > 第二百五十二章:犹豫的朱见深

第二百五十二章:犹豫的朱见深

 热门推荐:
    虽然因为万安的关系,彭时,商辂等人并未问到朱见深的真实打算。

    但是二人还是按照惯例商议一番后,将最后的结果摆在了朱见深的龙案上。

    当然二人商量一番后,意见并未统一,只是将两种意见的利弊都写清楚后,让朱见深圣断。

    毕竟这也是大事,虽然目前朱见深无论大小事都不管不顾。

    但是有些关键决策,朱见深还是会参与的。

    比如去年派大军收复河套。

    就是朱见深最后拿的注意。

    当时很多朝臣,庭臣与勋贵意见都不一样。

    大部分朝臣文官都反对用兵,认为毛里孩只是如往常一样劫掠一番,便会返回。

    大明目前内虚,不宜动兵。

    而武将和以商辂为首的少数文官确支持用兵。

    这些人认为,要是大明不动兵,未来对蒙古会非常被动。

    多放争论后,朱见深才派郭登率军出击。

    最终大胜,不仅重创了毛里孩,还收复河套。

    缓解了大明的危机。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面对汉海王国。

    大明如今还是颇为谨慎。

    毕竟大明多次败在汉海王国之手,而且汉海王国的火器明显比大明更强。

    在如今大明无法获得和汉海王国同样的武器的当下,想想其他的出路,如何应对汉海王国的威胁。

    便是大明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了。

    但是在这方面,彭时和商辂同样产生了分歧。

    彭时认为如今大明还需要恢复,提高国力,稳定国内,发展生产。

    所以联合同样受汉海王国威胁的蒙古各部,共同面对汉海王国的威胁,便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而商辂确认为蒙古人不可信,反复无常。

    而且蒙古曾经入主过中原。

    战力不可小觑,对大明的威胁一点不比汉海王国小。

    联合蒙古就是与虎谋皮,为虎作伥。

    还不如强大自身,加强各地的防备,只有大明自身强大了。

    才能无惧各方威胁,保大明江山永固。

    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方案,便摆在了朱见深的面前。

    看着手中两套各异的文件,朱见深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决断。

    朱见深虽然目前懈怠朝政。

    但是对于目前的大明的环境,朱见深还是非常清楚的。

    强敌在侧,大明是进不能胜,退又需要耗费巨大防备各地。

    可以说每年大明都需要耗费巨资,用于各地边防,以防备汉海王国的进攻。

    虽然大明已经与汉海王国签订了和议,在松江通商和以濠镜和新安为租借地。

    原本大明以为占得了一些便宜。

    但是也就过了两三年,大明忽然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

    原本大明以为汉海王国只是以濠镜和新安为进攻大明的跳板。

    但是现在大明确发现去濠镜和新安的,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商人。

    他们去濠镜,新安进货,运回大明贩卖,并带去大明的一些商品,卖给汉海王国的商贩。

    其内除去负责治安的所谓警察部外,就再无其他军队驻扎。

    而在松江,以兴汉百货商行会长肖荃为首的一批汉海王国的商户。

    同样只是购买大明的茶叶,陶瓷器,生丝等商品,并贩卖汉海王国的商品。

    好像除去商业贸易,就没有别的事情。

    原本大明并不重视商业。

    所以对于汉海王国与大明正常的商业往来并不上心。

    但是大明在经过两三年后,突然发现汉海王国购买自己的商品价格和汉海王国给大明的商品价格存在巨大的差异后。

    大明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

    原来大明卖给汉海王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器以及木材,石头,竹子等商品,除去丝绸和瓷器要贵一些外,其他的都非常便宜。

    比如丝绸,一匹上等丝绸可以卖到十两白银,普通的丝绸也能有一两多,最多二两。

    至于瓷器,就看具体价格了。

    贵的上万两,便宜的几十两。

    不过相比与瓷器,汉海王国购买大明最多的还是丝绸和茶叶。

    而茶叶就算是最好的最多也就是几百钱一斤。

    大部分茶叶都在一百到一百五十钱左右。

    可以说相当的便宜。

    但是要是变成汉海王国的商品。

    那价格就不止了。

    一个肥皂就价值三百钱一块,香皂需要八百钱。

    玻璃杯最好的可以卖到上万两白银,玻璃镜子最少也是十两白银一块。

    其他还有香料,翡翠,玛瑙等。

    价值都不菲。

    更别说还有最少两千两白银一两的四轮马车。

    八到二十两不等的棉衣棉裤。

    当然还有牙膏,牙刷,香水等商品。

    每一样都可卖出高价。

    这就产生了贸易差。

    让大明本就不多的金银铜,大量流入了汉海王国的国内。

    所以当大明反应过来后。

    立刻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然大明的钱不都会被汉海王国赚去吗。

    其实大明不知道。

    汉海王国从大明吃进的茶叶和丝绸,包括生丝。

    除去一部分在国内售卖,一部分卖去朝鲜和倭奴国外。

    大部分都会运到东洲,天方,秦洲等地贩卖。

    特别是东洲那些新的土著附属国。

    大量购买这些来自天国的商品。

    一匹上等丝绸在东洲最少可以卖出二十元汉海币。

    也就是两百两白银的价格。

    同样的还有秦洲诸国。

    一匹上等丝绸,只要运到秦洲,最少可以翻百倍利润,有些珍品甚至可以翻千倍都不止。

    汉海王国因此两头赚钱。

    大明要是知道这些,必然会哭晕在厕所。

    这也就是为何沉寂了三年的时间。

    大明再次对汉海王国上心的原因。

    因为这以前有过案例。

    那就是宋朝和辽国。

    原本大明也将自己比作大宋,将汉海王国此为大辽。

    但是如今看来,似乎大明要步辽国的后尘了。

    这让大明上下如何能忍。

    必然虽然表面上大明和汉海王国签订了和议。

    但是大明依然时刻提防着汉海王国。

    否则大明这几年也不会在国内不遗余力的宣传汉海王国的种种不是。

    只是因为贸易差的出现。

    大明坐不住了。

    我大明本来就穷。

    你汉海王国还得把我的钱都赚去。

    这如何能忍。

    这也就有了彭时和商辂对汉海王国的应对之策之争了。

    只是这两种方案,朱见深似乎都不满意。

    如今汉海王国每年都可以从大明赚去上百万两白银。

    多的时候甚至有四五百万两。

    我大明一年的赋税才多少啊。

    如今大明一年的税收也就是不到两千万两。

    就算是大明税收最高的时候,也没有超过四千万两。

    想想宋时动辄上亿和后来清朝七八千万两的税收收入。

    大明不愧是中华历史上最穷的王朝了。

    不过大明是国穷民富,从如今汉海王国与大明的贸易,就可以看出。

    想想原本的历史上,世界上一半多的白银,黄金都流入了大明。

    由此可见大明当时的富裕程度。

    可惜这些都进入了私人的腰包,而没有进入大明的国库。

    弄得大明依然很穷,最后崇祯只能找人借钱。

    还没人肯借,最后只是借得了几万两白银而已。

    想想后来李自成进北京,抄家都抄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

    想想都觉得讽刺。

    对于彭时的方案,朱见深完全不想采纳。

    毕竟和蒙古联合,正如商辂所言。

    完全是与虎谋皮,是没有好下场的。

    而商辂的方案又太缓了。

    如今都火烧眉毛了。

    朱见深可不想去慢慢等。

    究竟如何决策。

    朱见深还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