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和熹皇后秘史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引蛇出洞
    大清早,京师的百姓们带着兴奋和好奇,围观着被京师官兵严严实实包围起来的洛阳令府,只见洛阳令的家眷们一个接一个在卫兵的驱赶下,垂着头从府邸里鱼贯而出,还有搬着一箱一箱不知是金银财宝还是书卷案宗的大匣子,从府里抬了出来。

    百姓们一边交头接耳,一边指指点点的猜测到李大人定是犯了什么大罪,这是被抄家了啊。

    向南不出三里,是郑众的府邸,依旧大门紧闭。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府邸前的巷子里多了不少身形魁梧,目光如炬的人,密切的注视着郑府的方向。

    依旧最进深的院子里,依旧是郑众和江泠二人一坐一立。

    江泠焦虑难耐道“郑公,太后已经派人盯上了这里,李甲也不知所踪,李岑府上的人全部被抓进了廷尉狱中,看来她是要动手了。”

    似乎正在闭目养神的郑众悠悠睁开了眼睛,神色出奇的镇定,缓缓道“人,可都安排妥当了?”

    江泠立即答道“还需要两个时辰,便可万事俱备。”

    “嗯,”郑众突然阴阴的冷笑了一声,嗓子眼里尖尖的挤出四个字“亥时动手。”

    这一整日,宫里祥和平静一如往常。身处漩涡之外的宫人们不会知道,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正在这花团锦簇的热闹下暗中上演。

    酉时刚过,蔡伦奉旨办事经过却非门,无意中瞥了一眼当值的羽林卫,突然感觉有些不大对劲,但一时半会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劲。

    怀着莫名的忐忑办完差,回来时蔡伦又特意绕经永安宫外的章华门,在看到戍守的羽林卫那一刻,蔡伦心里猛的一沉。

    原来让他感觉不对劲的地方是在这里整个却非门和章华门的戍守侍卫,换上了一大半生面孔。

    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

    宫里三千羽林卫三班倒轮值戍守宫中各个重要宫殿的宫门,蔡伦虽说与羽林卫并无关系,但这些年来来往往见的多了,对这些人的脸多少是有些印象的。就算有新老交替,也不过是偶尔出现一两张生面孔,可从未像现在这样一大半换上生面孔。他也未曾听太后提起过要撤换羽林卫的事,难道是陆珩的主张吗?可他平白无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

    越想越觉事有蹊跷,于是蔡伦心里惴惴不安的去寻陆珩问个明白。途径西宫外一处人迹稀少的甬道时,蔡伦远远瞧见有两个人影正交头接耳,看上去形色有几分可疑。蔡伦便轻手轻脚的悄悄靠近,躲在甬道转弯的一个暗处,偷偷瞧去。

    虽然听不到二人在说什么,但是面对着自己的这个人,蔡伦却十分熟悉。此人正是羽林卫统领,一等侍卫江泠。

    江泠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他对面的是什么人,他们又在暗中商议什么呢?正在胡乱想着时,江泠对面的人突然转过身来,同时江泠也转过身去,两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蔡伦压低了气息,仔细睁大了眼睛去看,来人的面孔越来越清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蔡伦心中愈来愈强烈。

    他努力回忆着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却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就在那人的身影即将消失在甬道尽头的那一刻,蔡伦终于想起来了,他确实见过此人,在一个人的府邸里。

    想起来的那一刻,蔡伦浑身剧烈的颤抖了一下,如遭雷击一般,呆立片刻后,他立即拔腿向永安宫的方向小跑而去。

    邓绥却不在永安宫里,问了伺候的小宫女,方知在半个时辰前,邓绥去了御书房,这个时辰正是太傅徐防向陛下讲学的时候,小宫女说太后今日有兴致,便去一同旁听了。蔡伦听罢,片刻不敢耽搁,立刻又往御书房跑去。

    彼时徐防正在与刘祜坐而论治国之道,邓绥在一旁正听得津津有味,冷不丁蔡伦不待通传便闯了进来。

    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邓绥皱着眉头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般慌张?”

    蔡伦脸上掩不住的焦急,嘴上却吞吞吐吐“启禀太后,陛下,奴才方才路过却非门和章华门,见,见宫中的羽林卫,换了不少,不少生面孔,奴才怕,怕有什么不妥,还望太后和陛下留意······”

    邓绥默默的看了徐防一眼,徐防也默默的看向邓绥。

    “羽林卫新老迭代,也不是新鲜事,有何不妥?”邓绥盯着蔡伦,似乎话里有话的样子“你可是听到什么,或者看到什么了?”

    “可能,可能是奴才多虑了······”蔡伦脸上似有犹疑为难之色,愣了片刻方才低声答道“只是这新人毕竟没有什么阅历,乍一下换了这么多新人,奴才怕,怕护卫太后和陛下多有不周······”

    邓绥淡淡的吩咐道“知道了,你下去吧,不要打扰陛下和太傅研习了。”

    说罢,她的眼睛转向了别处,再也不看蔡伦,眸子里的光却越来越冷。

    蔡伦只觉心里像塞了满满的黄莲,苦的厉害,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只能带着一丝羞愧的神色轻轻的退了出去。

    羽林卫不同寻常的更替,让他敏锐的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可是邓绥却对他的提醒置之不理,他很想对邓绥和盘托出,可眼下一切还只是自己的猜测,尚无任何实据,那个人又是对自己有大恩之人,他如何能张得开这个口。想来想去,只能去找陆珩了,毕竟羽林卫是由他统领,出了任何纰漏,陆珩都脱不了干系。

    天已经全黑了。蔡伦来不及让内侍掌灯引路,自己提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的向陆珩所在的府邸奔去。

    然而,蔡伦尚未来得及出宫门,便听到远远传来一声尖锐的高呼“护驾——”

    灯笼登时便从手里滑落,蔡伦呆若木鸡的立在原地,他知道自己心底深处最恐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随着嘈杂声越来越大,蔡伦方才缓过神来,捡起灯笼便回头向南宫的方向一路狂奔。离得越近,蔡伦听得却清楚,那嘈乱之声正是从靠近却非门的御书房方向传过来的。

    及至蔡伦跑到却非门下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现在是亥时一刻。

    就在一刻钟之前,羽林卫突然包围了御书房,江泠带着十余名全身甲胄的羽林卫冲进了御书房。看到邓绥、刘祜、徐防三人都在时,江泠心中大喜,看来是天助郑众,没费多大力气,便可以将他的死敌们一锅全端了。他们二话不说,直接上前便挥刀砍杀惊慌的簇拥在帝后等人身前的内侍们。

    瞬间血溅三尺,内侍宫人们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江泠提着刀刃不停滴着血的长剑,凶光毕露的一步一步逼近邓绥和刘祜。

    邓绥冷笑了一声,抬起双手,轻轻击掌。

    霎时间,就像变魔术一般,数十名身着汉军甲胄的兵士们从屋顶上,屏风后,墙幔里奔涌而出。顷刻之间万箭齐发,十几个羽林卫应声倒地。

    紧接着有人一声高呼“护驾——”,黑暗中又有无数兵士们从四面八方涌出,瞬间便包围了整个御书房,将那些企图行凶的羽林卫水泄不通的包围了起来。

    这时,江泠站在离邓绥最近的地方,他立刻意识到自己中了计,便下定决心要鱼死网破,于是迅速持剑砍向邓绥和刘祜。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执金吾一个箭步冲上来,手起刀落将江泠砍杀剑下。

    刘祜早已吓得面色惨白,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如此近的面对死亡,面对淋漓的鲜血。他浑身颤抖着紧紧的抱住邓绥,邓绥担心刘祜受惊过度,便命人将刘祜先行送回广德殿。

    殿内的叛军已经解决,殿外的叛军却不甘心束手就擒,正与京师兵士们厮杀成一片,刀剑相击之声不绝于耳。镇守京师的大汉强兵们以摧枯拉朽之势,用不过短短一刻钟时间,将叛军悉数斩杀殆尽。

    蔡伦赶回却非门时,看到的是一副尸横满地,血流成河的景象。

    激烈的厮杀已经归于平静,此时灯火齐亮,照的如白昼一般,除了一地的尸体和鲜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邓绥从殿内缓缓走出,她一袭淡紫色的罗裙上,还沾染着斑斑的血迹,那是死在殿内的人身上喷涌出的血。

    看着满地血腥,邓绥平静的问道“有留下活口吗?”

    执金吾立刻拖着一个浑身是血的羽林卫上前,恭敬回禀道“启禀太后,这些叛军殊死顽抗,大多已被斩杀,所余活口不多,这个,还算清醒。”

    说着,便将手中拖着的那个受伤的叛军重重委在地上,厉声喝道“快说,究竟是受何人指使行刺?”

    只见这叛军一边嘴里咕噜着不知说些什么,一边踉踉跄跄的站了起来,趁着执金吾不备之际,竟然一头撞上了他怀中的佩剑。刀刃恰好抵在了他的脖颈上,鲜血即刻喷涌而出。

    执金吾大惊失色,慌忙跪下道“太后恕罪!”

    邓绥只觉头皮发冷,幽幽道“果然是死士······剩下的活口先带下去吧,别让他们全死了。”

    说罢,邓绥便转身走下了石阶。虽然比这更血腥的场面,她早在少时便已见过,可面对这样的狼藉,终究还是令人不舒服的。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响起执金吾的声音“太后,臣有新的发现。”

    邓绥立即转过身来,执金吾上前一步,将手掌摊开在邓绥面前“方才自尽的叛军身上掉出来一个东西,太后请看。”

    明亮的灯烛下,邓绥看到在他手掌中的,是一枚黑色的玄铁流星镖。

    积压了将近二十年的刻骨仇恨,如同一股滔天巨浪,瞬间席卷了邓绥,她死死盯着那枚玄铁流星镖,身体不由控制的趔趄了一下,险些摔倒。

    察觉到异样的徐防即刻上前问道“太后认识这个东西吗?”

    岂止是认识,邓绥至死都不会忘记这个东西。

    耿燮在远去凉州之前,通过邓骘交给了邓绥一样东西,并叮嘱她千万留心有此物之人。那样东西,便是这枚玄铁流星镖。邓绥这才知道,当年血洗邓家,致邓训惨死刀下的那些人,留下唯一的线索,便是面前的这枚暗器。十一年前,在冀州查尹端案时,玄铁流星镖再次出现,而后多年来,耿燮从未停止过在民间查找这种暗器和使用这种暗器的人,可是他们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毫无踪影。

    曾经无数次,邓绥从当年刀光血影的噩梦中惊起,半梦半醒之中,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幽深的森林,森林里弥漫着令人看不清前路的迷雾。她无数次想要拨开这团迷雾,想要看清楚躲在黑暗中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此刻,她终于看清了。

    灯火映着邓绥苍白的脸,一双凤眼顷刻间变的杀气腾腾,泛着瘆人的寒光。她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句命令道“即刻擒拿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