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5200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景龙传 > 第33章 北上潼安
    (求个票票,求个收藏,哭唧唧。)

    第二日一早,崔昊脸色难堪的扶着老腰,心里果然后悔得不行。

    这种事,这种事实在有伤风化,折辱读书人的气度。

    杜子林不辞劳苦,从河边汲水烧来要替他梳洗,崔昊哪里好意思,呲牙咧嘴的就把人撵门外去了。

    好不容易收拾妥当,杜子林怕他身体不适,死活让再休息一天再继续出发。

    等两人出发时,不知是捅破纸窗户还是什么,竟然一路默默无语。

    杜子林按耐不住问道“你是后悔了?”

    崔昊………

    他一声惨笑,把人拦下“我就知道你会后悔,咱们以后是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崔昊………

    “你为何一句话都不说?”

    崔昊叹息“天气炎热,我浑身火辣辣得疼,实在不想说话。”

    杜子林这才长出一口闷气“你早说啊,我背你走。”

    说着就蹲在地上真要背他走路。

    “算了,你背着我走得更慢。”

    “那也好,等到了前边村落,我去买匹小毛驴,这样你就不累了。”

    两人骑着毛驴,到底速度比不了快马,等赶到宏安时,6月已经过去大半。

    好在宏安一切照旧,何慈虽然对白赵愤愤不平,但有吴哲在,也没有闹出什么大事。

    夜里四人聚在将军府喝酒,颇有几分凄凉之味,偏偏吴哲哪壶不开提哪壶。

    “听说你们兄弟俩得罪了林丞相,这才灰溜溜被赶出京城?”

    “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是一句中听话都没有?”何慈灌了一杯清酒,埋怨起来。

    又凄凉一笑“再说灰溜溜的也不是他俩,我不是也再次被赶下乡试榜单?”

    听他说到此,崔杜二人具是惊讶不已“再次被赶下乡试榜单是何意?”

    “隔了三年好不容易又参加秋闺,谁知快要发榜时,他们非说我成绩有假。”

    不知不觉何慈一壶酒已经喝了大半,吴哲拦下他的酒壶道“有他们二人在,绝对不会给你机会。”

    “白赵不过区区地方官,怎么就如此无法无天?”

    “朝里有人好做官呐。”吴哲见何慈还要喝酒,干脆把他的酒壶一饮而尽。

    杜子林素来胆大妄为,又不是京城,要处处小心。

    喝了一碗烈酒后便撸起袖子骂道“有这帮臭鱼烂虾在,也不怪匈奴虎视眈眈。”

    “何尝不是,就说潼安,三天两头就要被匈奴骚扰,可恨周松战功显赫,一点屁主意都拿不了,还要处处受林之津监视。”

    听吴哲提起林之津,崔昊忙问道“可是宰相家的林之津?”

    “不是他是谁?打仗的时候当缩头乌龟,领功行赏他第一名。”

    杜子林想起林家丑事扑哧笑了“这林家怎么一代不如一代?林之津的女儿嫁了人还敢与大皇子私通,肚子都被弄大了。”

    “这事我也有听说,不过还是要谨慎,不能随意说出去。”吴哲劝道。

    何慈被他们勾起兴致“怎么还有这种稀罕事?”

    杜子林瞧左右无人,当初在洛阳就憋了一肚子火,这会儿直接全倒腾出来。

    “皇子妃乃是宋平的女儿,她姐姐又是贵妃,宋家权势滔天又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林宋两家素来不和。”

    他喝了一杯茶润嗓子,又接着道“林家小孙女想进门,可惜就是当妾皇子妃都不愿意,硬给拦下。可怜一对鸳鸯,只能靠偷情解相思之苦。”

    何慈听了缘尾,也有些哭笑不得“这可真是……”

    “洛阳水深非常人可进,如今太平盛世豪门贵族就拉帮结派,若有朝一日战争纷起,还不知要乱成哪样。”崔昊亦是颇有感慨。

    “咱们胥御皇帝最是喜爱猜忌人心,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如今这种结果正是朝廷乐意见到的。”

    吴哲毕竟在官场摸滚打爬二十多年,有些事早就心知肚明。

    崔昊叹了口气“门系纷争虽说有利于集中皇权,可苦得还是百姓。”

    “那可不是,”杜子林抓起一把花生米塞进嘴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几人又说了会儿闲话,便早早回屋休息了。

    第二日,吴哲突然收到周松来信。

    只是信上一片空白。

    吴哲把信交给崔昊“昨天才提到潼安,今日周松就来信,你们看看他是何意?”

    崔昊和杜子林来回看了几遍,具是疑惑。

    “我们二人从前在京城,也听说过周将军的名声,说匈奴最是惧怕的就是他。”

    “匈奴怕不怕我不知道,朝廷倒是挺怕的,毕竟周老将军曾经是我和二皇子的老师。”

    “二皇子留守天门,吴将军镇守宏安,周将军保卫潼安,这难道不是大周的幸事吗?”

    杜子林提出质疑,末了又想起自己的遭遇,冷哼一声说道“原来如此,自古朝廷皆是惧怕功高盖主,你们三人手握兵权,又彼此关系亲密,若是想造反,恐怕谁也拦不住。”

    “罢了罢了。”

    吴哲早已被朝廷的猜忌折腾的心力交瘁,想周松早已六十出头,孤身一人留在潼安,妻儿皆被困洛阳,怕是只会更加心寒。

    “我如今留在宏安,没有朝廷郝命哪里也去不了,还要劳烦你们兄弟,替我去趟潼安。”

    “若是我猜得没错,定是林之津又要陷害周老将军。”

    崔昊和杜子林连忙应下,毕竟都是热血青年,遇到如此不公正之事,哪能推辞。

    临行前何慈又悄悄递给他俩一封信。

    “我有两个儿时玩伴,一个叫魏南,一个叫李垚,他们也在潼安,你们替我把信交给他们可好?”

    “小事一桩,时宜放心。”杜子林接下信件,小心放好。

    崔杜二人在宏安又修整一日,便骑上快马匆匆北上潼安。

    越往北去,天气越发炎热干燥。

    有几日还刮起漫天黄沙。

    他俩疾行数日,实在撑不住,便在驿站暂时停下。

    奈何两人来得不是时候,只剩一间客房。

    杜子林看崔昊没有松口,只好委屈自己打地铺。

    睡到半夜崔昊实在心软,便把他唤到床上。

    杜子林奸计得逞,哪有不摸的道理,隔着被子就开始上下其手,把崔昊气得面红耳赤。

    (此处省略动作描写500字)

    第二日中午,两人才懒羊羊从客房出来。

    崔昊眯着眼睛盯了他半天,把杜子林看得心里发毛。

    “你是上瘾了不是?”

    杜子林饶是脸皮厚,也不敢当面承认。

    谁让自己确实不够君子呢。

    崔昊看他可怜巴巴的,于心不忍“你也太不知道轻重了,咱们受了吴将军之托,你还非要耽搁行程。”

    “这几天你对我不冷不热,我心里没底。”

    “谁对你不冷不热?难不成还要日日贴在一起?”

    杜子林突然抱着他,不顾驿站人来人往“我是想日日贴一起的,就怕你不愿意。”

    说到这个份上,崔昊也无可奈何,轻轻推开他笑骂“你是真疯了。”

    “嗯,疯了。”

    两人正黏糊着,门外突然有人嚷嚷起来“哎呦,有缘天下来相逢,没想到还能与杜大人再相见。”

    崔杜忙抬头去看,竟见是昔日翰林院的张云杰。

    “张疯子你怎么来了?”

    “不止我来了,你瞧瞧后头是谁?”

    张云杰一侧身,蔡木笑嘻嘻的上前“两位公子好久不见。”

    久别重逢,四人遂坐在一起喝酒。

    “你们不是在翰林院修书,怎么跑这里了?”杜子林替他俩满上酒,问道。

    “别提了,自从你俩被抓入狱,我们二人就心灰意冷,与其呆在洛阳随时自身难保,还不如回老家清净。”

    蔡木接过酒杯,感激的说道“说来还是托你们的福,我们二人壮着胆子去求国子监黄忠大人,表明此意。没想到他居然同意了,还提前放我们回老家任职。”

    “唉,只是可怜两位公子,如此才华却无用武之地。”

    崔昊凄凉一笑“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男儿志在四方。”

    张云杰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就是就是,男儿志在四方。”

    “我领了官印,要回息县老家当县令,虽然是个七品芝麻官,但是一样也能为百姓谋福。”

    “那好,等日后有空,我和崔昊一定要去息县找你做客。”杜子林爽朗得和他碰起酒杯。

    “还有我,我要回遂溪,是个小小的县丞,但是你们若是来,我一定拿大闸蟹招待。”

    “啧,蔡木怎么还这么扣,几个大闸蟹就想把我们打发了?”

    蔡木挠挠头“是我错了,你们若是来,定会好酒好肉好招待。”

    几个哈哈大笑,喝得不知今夕何年。

    第二天,崔杜和张云杰蔡木就此别过。

    虽说天下无不散宴席,可离别之际仍旧让人心中难以割舍,平生许多惆怅。

    尤其是崔昊,

    有那么一瞬间,他非常想回家。

    想念仙风道骨的师父,想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

    离家越远,失去的东西就越多。

    杜子林悄悄握住了他手,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想“仪容,你还有我。”

    崔昊抬头看他,在烈日阳光下,杜子林如同刀削的脸庞坚毅冷静。

    有的人,看起来稳重内敛,实则心肠柔软脆弱。

    有的人,活泼乱跳满嘴不正经,可他最是坚强执着。

    崔昊笑着反握住他的手“我们走吧,去潼安。”

    “好,去潼安。”